書碼
00552
書名
乙未割臺前後林維朝之國族認同與生命提擇(BOD)
出版年/裝幀
97年 平一
定價
300元
書標籤
內容簡介
很少有族群像臺灣人這般對「我是誰」充滿如此多的焦慮與爭議,尤其在1987 年解除戒嚴以來,數十年的思想箝制與言論禁錮的魔咒一旦解開,多元的論述於焉展開,臺灣人的身分認同與國家定位問題瞬間引爆,展開了極大的討論空間,各種論辯紛紛擾擾,壁壘分明,針鋒相對,甚而引發激烈的族群對立。
光緒二十一年(1895 ) 4 月17 日,李鴻章和伊藤博文正式簽下馬關條約。清廷以臺灣孤懸海外,比之京師則臺灣為輕,將臺灣、澎湖割讓予日本。在臺的滿清文武官員奉旨內渡回朝。臺灣巡撫唐景崧在丘逢甲的懇請下,成立臺灣民主國。五月基隆陷落,唐景崧乘夜攜眷遠走廈門,臺灣民主國瞬間瓦解。這一轉捩點是臺灣人臺灣意識的萌芽起點。
作者在檢視新港前清秀才林維朝之著作,及觀察其一生事蹟時,發現他兼具多重性格,很難截然劃分將之歸為某一種類型,然其中隱隱約約又似乎可以釐清出一條思想脈絡,寓含著臺灣人的挫折與隱忍,臺灣人的曲折反抗與迤邐求生錯綜複雜的多重樣貌,呈現著似柔弱實堅強的韌性,這也是許多臺灣傳統文人所選擇的道路。故本文擬以新港前清秀才林維朝為例,探索乙未割臺前後臺灣人的身分認同與身心安頓,以及臺灣人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的糾葛情結。